- 首頁
- >
- 2020-21年度 七月校長的話
2020-21年度 七月校長的話
日期: 07/07/2021
各位親愛的六年級同學:
校長的話:給畢業同學的話——接納自己的短處
今年是你們畢業升中的一年,但一場世紀疫症大大影響了中、小學的上課及學習,甚至連你們畢業營及畢業禮等都無一倖免。你們有時被迫留在家中,不能上學,大部份活動都被取消。在疫情下,新的學習模式漸漸變成了「新常態」。老師們花盡心思為你們提供網上學習,又聯同專家提供多元化的網上教學或錄製節目,豐富你們所學,這份拼勁、這份靈活值得你們學習,受用終身。
最近,我欣賞了一齣電影——《浪跡天地》(英語:Nomadland),它以大熱姿態奪得第93屆奧斯卡金像奬「最佳電影導演獎」,同時獲得「最佳電影獎」。該片根據2017年傑西卡·布勞德(Jessica Bruder)的報導文學《浪跡天地》改編,講述了一個女人芬恩離開自己的小鎮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遊歷的故事。芬恩在片中有很多精闢的人生金句,其中有一句想與大家分享:「你成長時,跟別人就有點不同。你或看似古怪,只因你較勇敢,比別人更誠實。」“When you were growing up, you were eccentric to other people. You maybe seemed weird...but it was just because you were braver, and more honest than everybody else.”
成長路上,我們難免會跟隨著成人的步伐和約定俗成的的規矩,慢慢的把別人想要的,當作自己想要的。其實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,也有自己的價值。有人語文能力較強,有人科學頭腦較好,有人運動出眾,也有人藝術天分較高。學校近幾年撥出了不少資源,增設超過五十項訓練及興趣班,與多個專家、專業團體合作,正正是為了讓同學們能找到自己的閃亮點,發展終身興趣,帶動學習,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。約85%同學參與其中,亦樂在其中。當大家開始找到自己的方向時,便要學習另一個很重要的課題——接納自己的短處。
找到自己的強項自然會產生自信,但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弱項,該如何面對呢?有人會不斷增加自己的優點,會的才藝要越多,成績要越來越好,希望能「掩蓋缺點、突顯優點」。成長路上,我們很容易追求我們認為「好」的東西,希望自己可以什麼都好,成為他人的榜樣,甚至否認我們「不好」的地方,我們極渴望在別人眼中是好的,聽到自己好的地方就會高興,為此感到驕傲,但聽到別人講自己不好會難過,甚至生氣。我們很介意別人怎樣看自己,一旦遇到了「比我們更強」的人,便會開始認為自己沒有價值。
「有光就會有影」是很簡單的常識。人無完美,上天賦予我們才華,也賦予我們缺點,當我們遇到困難時,缺點往往就會為我們帶來痛苦。茫茫人生,我們不要去奢求完美,讓自己活得更累更苦,要學會了理解自己的短處,並坦然接受。其實,短處也會為我們帶來好處。它警惕我們,教我們做事更小心,對人對事要更客觀,讓我們學會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自己想得那麼「絕對」,只是我們眼界不夠開闊;讓我們學會謙虛,因為很多事情我們都不是專家,要多聽多問。如果我們學會了能夠接納自己的「不強」,就能讓弱點變成另外一種成長的動力。接受,不是認同自己的缺點,而是「允許它的存在」,進一步認識自己。
升中後,你們會從小學最高年級「連降幾級」,變成中學最低年級,你會發覺自己原來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聰明,甚麼事也不會;你會發覺自己是井底之蛙,原來很多學科都不會;你會發覺很多同學都很陌生,沒有朋友可以交往。自己在小學所學、所得到都派不上用場,自己變得短點多多。請大家不要害怕,慢慢學會不單欣賞自己的長處,也要接納自己的短處。只要你能虛心學習,多聽多問,以最謙卑的態度去待人接物,很快就能迎難而上,茁壯成長。在往後的日子,我們全體老師希望大家能懷著校訓『敬遜思敏』的精神,勇敢面對挑戰,凡事看多一點、看遠一點,活出精采人生,為自己的夢想,為自己的將來努力。母校的大門永遠為你們打開,歡迎你們常回母校,與老師、校長分享你們成長路上的「甜酸苦辣」祝願
你們鵬程萬里
崔家祥校長